主题: 1984年12月,11岁时离开和静县

  • 正在学习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29767
  • 回复:35
  • 发表于:2015/5/12 21:14:43
  • 来自:陕西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和静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       1984年12月,11岁时离开和静县。当时家住在县政府大家属院最后一排平房,隔条路就是一中的操场。五年级的班主任王新萍,很好的老师。每天晚上和院子里的几个同学,记得有肖伟、陈双江、陶勇,去老师家写作业。老师家在王爷庙后面一个宁静的小院子,记得那时家里安了纱门,工人家庭出身的我就觉得很有文化韵味。还记得那个时候,王老师领着我们班附近的几个同学,早上天不亮就起床跑步,从学校门口,沿政府大楼,后面的大家属院跑一大圈。同学能记起的也不多,有一中西侧二工区还是三工区的朱新锋,邮电局的崔静,粮食局的张海涛,部队家属院有两个女同学,只记得岳军萍,还有畜牧站北边住的焦洁,沙渠附近的严志龙,还有坐位在我后面的回族兄弟摆小云……还有……
       春游的时候,学校组织去过一个什么林场,部队给组织的军车,行军锅等。现在还记得在林场的树荫下,同学们围坐的一起,听王老师给我们讲阿里巴巴的四十大盗的故事
        一起去沙渠玩的伙伴们,还记得挖个土灶坑烧洋芋吗?找个有坎棱的沙土边,先挖出一个类似灶的土坑,捡些树枝什么的能点燃的柴火,烧着火后,不停的加柴,等坑里有一半多的木炭火后,放进从家里偷拿出来的小洋芋,再用边上的沙土填埋实,兴奋的还要在上面跺上几脚,要确保捂严实了,然后就在沙渠边疯玩。用衣服扑黄昏时候飞舞的“母牛”,玩过的伙伴肯定知道是什么飞虫,相互追逐。水边嘻戏,快乐无比。时间差不多了,扒开土灶坑上还灼热的沙土,抢出黑乎乎的洋芋,顾不上烫,顾不上没剥干净的黑皮就塞进嘴里。那一刻的幸福,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到。
        2013年春节,一家人回到库乐勒,和朋友一起回到和静县转了一圈。变化太大。以前记忆里和现在的地理位置能对应上,地是地,物非物。
       当时和静县的最高建筑,县委县政府的四层办公大楼,现在是英雄广场了。
       那王爷庙现在看上去是现代化的。八十年代的时候,土砖墙,木制的结构较多,里面的木条地板,底下是空的,走在上面咚咚响。院子里的小孩在里面看当时为数极少的电视。那时候的电视是姿三四郎,排球女将,还有铁臂阿童木。84年底的时候,正在演电视连续剧陈真,比内地还放的早。84年12月回到老家陕西,放寒假的时候才开始放陈真。得意了好一阵子。
        四十二三岁同时代的人,都应该记得那时的娱乐。以前的政府南侧广场,现在叫渥巴锡广场。那时候没有什么娱乐场所,冬天给空广场上放了些水,就成了一个天然的滑冰场。小伙伴的爬犁,单刀,双刀,撑着捣棍都出来一起玩。爬犁稳,速度慢;单刀速度快,但技术含量高,不容易掌握,经常是控制不住平衡就摔倒在冰面上;双刀技术含量更高,那时候几乎没有。现在的朋友可能不理解,那时候的娱乐工具都是自制的,爬犁、单刀,都是自制。钢锯条就是最好的冰刀刃。双刀是买的,只是极少有些从外面带回来和静的。
        电影院就是这个商场的位置。南侧就是露天电影院。83年的武侠电影“白发魔女传”登录和静,白天晚上连续加演。那时候上学晚,我记得是早饭后十点。和家里人一起,先看了早上第一场的电影,回家吃过早饭后,才去学校。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  
  • ??NA
  • 发表于:2015/5/12 23:16:56
  • 来自:广东
  1. 板凳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那你是真老了 摆晓云是我家邻居叔叔
来自手机版
(0)
(0)
正在学习
正在学习: 是的,老了才开始回忆以前的经历。让你邻居也来看看,能想起来五年级的情形吗?我姓白,所以记得姓摆的同学。
  
  • 正在学习
楼主回复
  • 发表于:2015/5/16 22:50:56
  • 来自:陕西
  1. 5楼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露天电影院,一排一排的水泥条凳,后面印着排号和座号。露天也只是有夜场的电影,黄昏时候就检票入场。去的时候都拿着垫子要铺在冰凉的水泥凳子上,还要拿个扇子什么的,边看边赶漫天飞舞的蚊子。
(0)
(0)
  
  • 老脸滚键盘
  • 发表于:2015/5/17 9:50:48
  • 来自:新疆巴音郭楞州
  1. 6楼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来自手机版
(0)
(0)
  
  • 正在学习
楼主回复
  • 发表于:2015/5/17 11:29:30
  • 来自:陕西
  1. 7楼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在家属院住的时候,两侧邻居都是蒙古人。西邻居经常在家里有客人喝酒,围成一圈坐在地上,一边喝酒,一边哼唱着悠长的蒙古歌曲。有时是一个人唱,众多人附合,有时又是很多人一起唱歌,感觉那气氛十分融洽与和谐。那时候太小,也不懂得欣赏,只觉得大人们喝酒是那样的高兴。
(0)
(0)
  • 正在学习
楼主回复
  • 发表于:2015/5/20 18:25:23
  • 来自:陕西
  1. 9楼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东侧邻居好象是什么山里的,有一次刮大风,从他们家小院的小平房上面,给刮下来一个黑色的干翅膀,有一米多长,五六十公分宽,应该是老鹰的一个翅膀。当时大院子里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,可那家的小孩却说,他们老家比这大的多的是。政府大家属院子里大多是汉族的小伙伴,那时年少,也都没有出去过,所以都很向往山里的情景。-------没登录就发出去了。
(0)
(0)
  • 正在学习
楼主回复
  • 发表于:2015/5/22 12:04:51
  • 来自:陕西
  1. 10楼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
和静一小,那时候校门口两边种的是柳树。进入校门后,左侧(北)最边上是独立的几间教师办公室,土坏平房,顶棚顶是席子。那时候新疆好象很少下雨,房顶都是用芦苇扎成把子,搭成人字形,然后上面再抹上草泥,也不用搭瓦就成了。在政府大家属院的平房,也都是这样的。一排教室,从西往东,挨办公室的是五年级。操场中间位置还有南北向的一排教室,记得是几个年级的蒙古班教室。
(0)
(0)
  • 新友电器
  • 发表于:2015/5/22 20:32:34
  • 来自:北京
  1. 11楼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你是哪位,你说的你的同学我都认识。
来自手机版
(0)
(0)
  • 正在学习
楼主回复
  • 发表于:2015/5/23 13:11:51
  • 来自:陕西
  1. 12楼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新友电器,你好,同龄人吗?是一起的同学?
(0)
(0)
  • 正在学习
楼主回复
  • 发表于:2015/5/24 11:31:47
  • 来自:陕西
  1. 13楼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 冬季的教室肯定是有一个铁炉子的。值日的同学来的早一些,用红柳木的枝条来架火。点燃略带油性的枝条,架上些新疆燃点极低的煤块,炉子很快就着起来了。同学们来的差不多时,教室已经暖和起来了。炉火越烧越旺,炉盘经常是烧的通红。教室里的大扫把通常是用芨芨草扎起来的,这种草,新疆的同学都应该知道,细长的草棍,中通外直,记得就是一米多长吧,比麦秸杆长很多,又有很强的韧性,所以能扎扫把。调皮的男同学就折下一根来,一端往炉盘上一按,滋一声,火苗就冒起来了,另一端就立刻噙在嘴上,抽一口,吸出一口烟来。当然,吸的时候是有窍门的。吸的劲大了,热气浪随着中通的管道一直涌进嘴里,呛进喉管,那滋味,想知道的,呵呵,就自己去试试。吸的劲小了,肯定什么也吸不出来!模仿着大人的样子,吐出一口草烟,悠哉游哉。有同学喊一声“老师来了”,那芨芨草棍就立刻顺着炉盘中间的圆孔,滴溜一声溜进熊熊燃烧的火炉中去了。
(0)
(0)
  • 正在学习
楼主回复
  • 发表于:2015/5/28 12:02:01
  • 来自:陕西
  1. 14楼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学校的体育器材也很少。在蒙古班后面,操场边上,我记得是立了两根高木桩,中间搭的横梁,垂下来两根粗绳。这个器材现在可能部队还有,练习臂力的,用手交替往上爬,相当的费力。小学生肯定也没有那么大的臂力,就当那是荡秋千了。人少时候,把两条绳子下端连在一起,再绑一个结,人就站在上面,两手抓绳,后面的同学先给肋推一下,自己再晃上几次,就悠悠的荡在半空了。 小伙伴们都要争着上,就只能把两条绳子解开,各自的下端绑成一个结疙瘩,或用两腿夹着坐的绳结上,或用两脚夹着站在绳结上,各自都能荡起来。现在的孩子真正是幸福啊。
(0)
(0)
  • 正在学习
楼主回复
  • 发表于:2015/5/29 11:31:27
  • 来自:陕西
  1. 16楼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本来想自己写一下打尜尜的经历,却又看见一篇打尜前辈写的神文,转了一下,共同怀念儿时的游戏。
(0)
(0)
  • 正在学习
楼主回复
  • 发表于:2015/5/30 13:29:42
  • 来自:陕西
  1. 18楼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不能啊,洗车宫。倒是羡慕年轻的你们,创业有闯劲,一定会成功的。已过不惑之年,不敢说青年了,更不能说是文青。
(0)
(0)
  • 正在学习
楼主回复
  • 发表于:2015/6/5 20:11:15
  • 来自:陕西
  1. 19楼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百度内容
中文名 髀石注 音 bì shí 释 义 狩猎用具。亦为一种游戏器具出 自 《元史·太祖纪》bì shí ㄅㄧˋ ㄕㄧˊ髀石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狩猎用具。亦为一种游戏器具。《元史·太祖纪》:“复前行至一山下,有马数百,牧者唯童子数人,方击髀石为戏。”《元朝秘史》卷三:“ 札木合 将一个麅子髀石与 铁木真 , 铁木真 却将一个铜灌的髀石回与 札木合 。” 李文田 注:“《契丹国志》曰: 宋真宗 时, 晁回 往 契丹 贺生辰,还言国主皆佩金玉锥,又好以铜及石为槌以击兔。然则髀石乃击兔所用,以麅鹿之骨角或铜灌而成也。 杨宾 《柳边纪略》曰: 宁古塔 童子相戏,多剔麞麅麋鹿腿前骨,以锡灌其窍,名噶什哈,或三或五,堆地上击之,中者尽取所堆,不中者与堆者一枚,多者千,少者十百,各盛於囊,岁时闲暇,虽壮者亦为之。据 杨 此文,则此风不特 蒙古 ,并可知 帖木真 与 札木合 所以交换髀石之故,噶什哈即满洲语指髀石也。”
(0)
(0)
  • 正在学习
楼主回复
  • 发表于:2015/6/5 20:11:54
  • 来自:陕西
  1. 20楼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我下面说的这个髀石是玩具,和那个收藏的工艺品还是有区别的,是楼上朋友说的“葛儿”(动物膝盖里的一块方骨头),扔到地上可能能够站起来的。方形,对称的。
打髀石,也是小时候的一种玩具。查了下百度,果真还有。玩的大多是羊腿骨中间的髀石,有时候有蒙古孩子带来的黄羊髀石,当然还有尺寸超级大的牛髀石,就叫牛陀子。
先在地上划一道线,几个人玩就划几个交点,摆上自己的“标的”。标的可以是自己的髀石,也可以是子弹壳。那时候新疆部队、民兵经常打靶,跟着他们走好远就能捡到子弹壳。汉人的孩子有子弹壳,蒙古族或是回族的孩子就有很多羊或是牛的髀石。
在交点摆上自己的“标的”,就开始用髀石来羸。把几个小伙伴的髀石先一把抓起来,往地上一撒,能先站起来的就是第一个,然后再撒剩下的几个髀石,按站起来的先后,决出次序。站起的叫JIU,姑且写成“蹴”吧。(为了能先蹴,小伙伴们把髀石的小棱角在水泥地上磨平,边角磨成微圆)
第一个蹴的人,把他刚才先蹴的髀石从标的处往外先扔出一个距离,第二个人就站在标的后面,手里捏着髀石,瞄准击打。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髀石外缘边的凹陷,紧紧攥有指间,瞄着先前地上的“敌人”,食指向后扣,拇指迅猛发力往前推,髀石就旋转着从手里突了出去,狠狠的击打在地上的髀石。
(0)
(0)
  • 正在学习
楼主回复
  • 发表于:2015/6/9 11:52:47
  • 来自:陕西
  1. 21楼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第一个扔髀石的人,扔的距离就很有讲究。因为要回攻垒(标的),所以不能扔的太远,但是扔的太近,就会被对手很容易击中到更远的距离。
(0)
(0)
  • 正在学习
楼主回复
  • 发表于:2015/7/23 16:47:03
  • 来自:陕西
  1. 22楼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自己的店面装修了一段时间,和静的心情也平静了一些时间。感谢朋友们,这个帖子还没有沉下去。
(0)
(0)
  • 正在学习
楼主回复
  • 发表于:2015/7/26 11:58:59
  • 来自:陕西
  1. 23楼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为了让自己的髀石不被对方击出远的距离,就要用铁木真的办法,灌注金属。”《元朝秘史》卷三:“ 帖木真 十一岁, 於斡难 河冰上打髀石时, 札木合 将一个麅子髀石与 帖木真 , 帖木真 却将一个铜灌的髀石回与 札木合 ,做了安答。”铜难融化,我们就用铅来灌注。用尖锐的工具先将髀石中间掏空,外面只有一个小孔,里面已是中空的了。将烧融化的铅水顺着小孔灌进髀石,一股难闻的焦糊气味顿时就弥漫在空气中,铅的密度要远远大于骨头,这个加了铅的髀石就成了“王”,击打对手的髀石,轻而易举就能击出很远;对手的一般髀石却击不动这个灌注了金属的髀石。虽然是作弊的,但也合法。儿时的游戏就是热闹,朴实,没有现在社会的复杂。
(0)
(0)
  • 正在学习
楼主回复
  • 发表于:2017/1/25 10:31:26
  • 来自:陕西
  1. 24楼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一年多时间了,给自己的帖子顶一下。
(0)
(0)
王新萍
王新萍: 是白金龙同学吗?我是王老师,记得儿时的你长得胖乎乎,很乖巧,很有礼貌,陕西的孩子。
  • 珍??小珍
  • 发表于:2017/2/4 10:43:36
  • 来自:新疆
  1. 25楼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帮你转给王新萍老师看看
王新萍
王新萍: 谢谢珍珍,你妈妈已转给我??
  • 阿摆
  • 发表于:2017/2/5 11:15:26
  • 来自:新疆
  1. 26楼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我就是摆晓云,11岁离开了和静,五年级的同学也姓白,真的想不起来了!“新友电器”是魏新峰也是我们同学
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,不再提供回复功能,请勿尝试回复!!